香养文化|香的前世今生!

​​​香的起源

 

对于香的起源,具体时间已难以确认,大致上有三种说法,分别是“祭天说”、“驱蚊说”、“辟邪说”。

祭天说

​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夏商时期。距今6000多年前,人们已经用燃烧的柴木和其他祭品的方式祭祀天地诸神,《尚书•舜典》中对4100年前,舜接受尧禅让帝位的记载中,就有关于燔木升烟、告祭天地的用香祭祀活动。

驱蚊说

​古代以楚国为首的湘楚民族发现带有芳香的植物燃烧释放的烟雾具有驱蚊虫的效果,由此盛行开来。据史料记载,南方民族自古确有以香料熏衣的习俗。

辟邪说

​《吕氏春秋》中有记载“荆人畏鬼”。相传楚人崇尚巫术,《楚辞中多涉神怪水鬼,火燎驱邪与楚文化紧密关联。

春秋汉魏:初步发展

这个阶段香品较为原始、单一,多为未加工的自然物。大多为自然升火,很少使用器具。专用于祭祀,多为皇家贵族活动。

人们对香的认识具有抽象性,“香气养性”的观念初步形成。重要而时尚的用香习俗初步形成,如佩戴香囊。

两汉时期,熏香风气流行于王公贵族的上层社会,用于室内熏香。香薰是贵族的象征。宫廷之中,熏香、佩香、浴香十分盛行。    

​汉武帝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博山炉熏香文化大行其道,其不仅是达官贵人修养身心的专利,平民百姓用博山炉熏香、品香也成为一种时尚,汉代香具也更加细化,如出现了熏衣服用的“熏笼”等。

隋唐:成熟与完善

隋唐,是香文化成熟与完备的重要阶段。唐制规定:凡朝会之日,必须在大殿上天子御座之前设置香案,君臣在曼妙的香气中处理朝纲,成为礼制中重要内容。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栽五色诏,佩声归到风池头。

                                                                              ——王维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尤其唐代有所谓盛唐气象,熏香于此走向极盛。当时经济繁荣、海路通达、佛教兴盛、社会上下,用香风气趋于普及,技术上也产生了形式丰富多形的行香方法。

这个时期“印香”开始萌芽。印香,也称“篆香”,用模具把调配好的香粉压成回环往复的图案或文字,既便于用香,又增添了很多情趣。在很多地方,印香还被用作计时的工具。

​香在生活中也广泛应用于烹饪、酿酒、美容制品等诸多方面,香具有明显的精细化和轻型化的趋向。                 

 

宋元明清:繁荣与普及 

在这段时期,香道文化发展达到顶峰。从宫廷礼乐祭祀活动到民间节事婚俗娱乐。宋代皇家贵族宴饮活动常常赏赐群臣以茶和香药,香文化也渗透到了大大小小众多民俗节日之中。

宋代隔火熏香的流行使香器具更加多样而实用,焚香不再是生活或修行的附属品,而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宋代用香讲究形态多样,除了香丸、香粉等,还流行印香,还有线香。合香制作水平很高。用香也讲究心性和意境,香方丰富。

明清时期,用香风气在文人中十分盛行,日常读书、静坐、弹琴、品茗、作画都少不了焚香。 

​ 现当代:新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香、用香,并对香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氤氲芳香的气息能给人一种优雅舒适之感,从而让心绪变得宁静祥和。

​每个朝代的兴盛,香文化就会迎来鼎盛时期,人们更注重于香道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从而促进了传统香文化的新发展。

天地人,茶与香,最治愈。

香事,是一场修行。赏其态,闻其香,品其味,养其神。希望每一日都在闻香、品茶中度过。

一香一语,一炷香的生活哲学,自洽的生活的态度,学会愉悦自己;一日一香,一炷香的精神,自主内观,近而有惟吾德心的贵族品格。

​同时香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如居家用香、办公室用香、茶楼用香等,在这样的场合里熏香,人内在的美好情感也会被激发出来,达到身心灵健康,生命层次得到升华!

首页    香灸文化    香养文化|香的前世今生!